|
资讯
> 幼儿
孩子总是不听话 教你一句话就能搞定
2016-03-25
浏览1063
收藏
0
前不久听到一位妈妈说:都不知道该怎么跟我家孩子说话了。昨儿,我说该出门找小朋友玩儿了,不过天冷,得多穿件衣服。结果孩子死活不穿。我最后告诉她,如果你不穿衣服,咱们就出不了门了。这孩子脾气倔的,最后闹到 ...
前不久听到一位妈妈说:都不知道该怎么跟我家孩子说话了。昨儿,我说该出门找小朋友玩儿了,不过天冷,得多穿件衣服。结果孩子死活不穿。我最后告诉她,如果你不穿衣服,咱们就出不了门了。这孩子脾气倔的,最后闹到在地上打起滚来。我一生气就没理她。等她哭够了,天也不早了,结果门愣是没出去。
这种孩子闹脾气的情况,几乎在每个家庭都存在。可是,孩子的很多哭闹,其实都是可以避免的。接着上面这个妈妈的问题看,我们设想两种对比情形:
第一种情形,妈妈手捧衣服对孩子说:“我们多穿一件衣服,外面冷!”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会出现这种情况:“我不要穿衣服!”
第二种情形,妈妈说:“宝贝,穿上衣服,我们就可以出发了!”孩子往往会爽快地回答道:“好!”
为什么两种情形会有这么大的区分呢?原因在于使用了不同的沟通技巧。
孩子的思维是不可逆的
最初的时候,孩子的思维非常单纯,等到大一些,会有复杂化的发展趋势,但是他的思维,仍然是不可逆的。所谓不可逆,比如你问孩子“你的姐姐是谁”,他能回答出来。如果你问“你姐姐的弟弟是谁”,他就无法倒推回来。这就是为什么前面那个例子,为什么会有那么神奇的反差效果。
第一种情景中,妈妈是在用自己的思维表达:因为天冷了,所以要多穿衣服才能出门。可是,孩子的思维不会倒推:哦,要多穿衣服,是因为外面天冷。相反,第二种情景中,妈妈说,穿衣服,我们就出门。如此,孩子自动地从前往后这么梳理,觉得是这么回事。
所以,父母多用“一……就”的句式,可以引导孩子明白逻辑顺序,孩子也会更易理解和听话。
少用复杂的因果推理句式,避免用“如果,就”,因为这些句子要么孩子听不懂,要么孩子有被威胁的感觉,都无法起到好的沟通效果。
尤其不要用“你如果不,我就不”。譬如不少妈妈爱说:“你如果不听话,我就不带你出去玩儿”、“你如果不把饭吃完,我就不给你吃零食了”之类。这种句式,没有给孩子提供更多的选择,很容易造成亲子沟通的不畅,而且总是负性的说辞,就像是在威胁孩子,反而会造成孩子更想去挑战妈妈设定的规矩。
我们的孩子活在非黑即白的世界
孩子小的时候,判断一切的标准非黑即白。这种思维方式一直会持续到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前。我一位朋友家儿子正在读小学二年级。他告诉我这么一个有意思的现象:
他带儿子看电影,儿子指着男主角问:这是好人还是坏人?可是电影里的人物角色,没有那么明显的好坏区分。于是我这朋友就告诉儿子,这个人说不上好,也算不上坏。他儿子显然对这个回答很不满意。没过多一会儿,儿子又开始问:那现在,他是好人还是坏人?
这时父亲才回过神来。于是,换了个方式,很干脆地告诉儿子:他是好人。他儿子这才长舒一口气,满意了。对孩子来说,他们完全无法理解,这个世界可以有东西既好又坏,既不好又不坏的。要么是好的,要么是坏的;要么是黑的,要么是白的,这就是孩子们的逻辑。
在孩子的语言能力有了发展以后,我们还会发现,孩子喜欢用“总是”、“决不”、“永远”之类非常极端和决绝的词,就是源于他们这个时候惯于单行线的思维模式。
为此,面对孩子含糊其辞是绝对行不通的。若你跟孩子说“不好说”、“都挺好”、“你可以这样一点点、那样一些”之类的话,孩子无法听懂。所以,能够用黑白的方式去跟孩子说的东西,就用黑白去说。不能的,就不说。如此可以帮助孩子建立一个明确的是非观。
叛逆期的孩子尤其不爱听废话
1-3岁,无论对父母还是孩子都是个坎。此时,孩子正处于叛逆期。叛逆期并不是说孩子就是在胡闹。孩子有孩子的坚持。只有在他们发现自己无法引起父母的注意时,才会变得比较固执。
1岁以前孩子没有语言能力,父母可以多说,也可以讲道理,语气温暖平和,孩子反而能够听懂,感觉到父母在传达着什么。而面对1-3岁的孩子,父母说话则要注意,必须要简洁明了。
尽量少说:“我们现在出门好不好?”“你把鞋子穿上好不好?”之类的话,因为这样的句子多只会得到孩子挑衅的、否定的回答。此时父母说话的原则:少说不,多说可以选择的东西,不要和孩子废话。比如,不要反复啰嗦说:“你不能把鞋子放在这里那里!”,“你别把鞋子放在床上!”。合适的说法是:“你可以把鞋子放在床边,也可以放在鞋架上。”
其次,要少进行道德说教。成人世界的道德标准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并不适用,此时孩子犯错误也并不能上升到道德层面。如果父母拿成人标准去要求孩子,必然会引来亲子之间的又一场战争。
凡事先关注孩子的情绪,因为孩子的所有情绪都是合理的
孩子是靠着皮肤和心灵的微妙的感觉在认识这个世界。他们活在梦里,也不会按照常理出牌。但是无论如何,这都是孩子成长历程中跨不过去的一步。此时,孩子所有的情感和情绪,不管再离谱,再不可思议,都是合理且合法的,都应该得到尊重。父母必须要接受这样的孩子,而不是嘲笑、冷漠或者粗暴阻拦。
当然,尽管孩子不需要对自己的情感和情绪负责,但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。所以,如果孩子做出了破坏性行为,父母就必须介入,通过规则设立以及恰当引导,帮助孩子通过其他方式去发泄自己的坏情绪。
研究数据表明,除了少部分孩子(大概10%)由于天生的气质类型,会比较难养,脾气会比较暴躁,40%的孩子其实都属于易养型,剩余为中间部分。更多时候是父母自己脾气不好,缺乏方法,却还反过来觉得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的期待有差距,不是自己想要的孩子。父母首先没有接纳自己的孩子,干脆把自己的耳朵对孩子“关闭”掉,就更谈不上良好沟通。
听不听话,先是孩子自己的事儿;立规矩前,先让孩子知道
孩子3岁之后开始共情,能够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我的有可能不一样,这就给了他们理由要去和人沟通。而且,3岁以后,孩子可以听懂大人的话,也有能力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,因此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想法,呵护孩子社会化的最初尝试。
我们常见这样一幕:父母带孩子去商场的时候,孩子就开始要买这个买那个,然后父母就会和孩子上演一幕意志力的抗战。最后当然是父母赢了,并且对孩子冠之“无理取闹”。
其实这是可以避免的。父母可以在进商场之前,就和孩子约好:今天你可以买一件东西,咱们说好了,只买一件。如果父母不提前说,孩子可不知道父母的想法只是:带我随便逛下,不打算给我买任何东西。相反,孩子的内心可是充满了期待呢。最后,父母觉得孩子胡闹、不乖、不听话。大人们没有想到的是,兴许孩子还会觉得父母不好沟通、不好说话。
另外,孩子不听话的时候,父母们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机会跟孩子沟通。别看孩子小,一岁以内的孩子就已经有各种情绪了;一岁多的孩子就已经懂得“记仇”;两三岁的孩子开始“撒谎”,甚至还会有很强的自尊心。所以,要把孩子当成人一样去看待。沟通的前提,一定是尊重。
有用(
1
)
没用(
0
)
推荐课程
暂无数据
推荐音频
■
赵红涛:婆媳关系那点事
■
陶老师:基本需求满足才能让孩子走得更远
■
刘称莲:如何与孩子沟通?
■
赵红涛:都能和孩子玩儿点儿啥?
推荐日志
■
在芬兰,职业规划教育从小学就开始了!帮助孩子挖掘内心宝藏
■
家教老师暴打孩子邻居报警 结果发现是亲妈……
■
心理学家告诉我们,什么样的孩子今后生活能更幸福?
■
我的蜕变史(二)
■
我的蜕变史(一)
推荐问答
■
王老师,你好!我是广西这边的,我下学期念高一,我只考了个县重点高中。我该怎么办?又该做好哪些准备呢? 王老师,你好!我是广西这边的,我下学期念高一,我只考了个县重点高中。我该怎么办?又该做好哪些准备呢?
■
孩子说害怕,总是怕,我问他怕什么,他是这样说的:"上学路上我怕车轮飞了,然后会出车祸.到了学校我怕老师打我,放学回来的路上还是怕开着的车的轮子会飞了,
上面没写完全.补充如下:上电梯怕电梯突然停电,门打不开了.回到家怕妈妈突然死了,晚上上床怕有鬼........请问哪位老师能告诉我孩子这是怎样的心理状态,作为家长我该如何做才能解除他的这种心理?谢谢.孩子今年八周岁,三年级.
■
高考仅剩十几天,该如何提高点数学成绩
■
孩子高一准备学问,放弃理科怎么办?老师您好,女儿今年高一,刚入高中时物理化学成绩一般,但是她知道高二要分科后就放弃了物理化学的学习,作业也不做,怎么开导都没有用,现在的理化成绩加起来刚及格,请求老师的帮助。谢谢!
推荐资讯
■
别被“竞赛”迷花了眼
■
最容易读错的中国常见十大姓氏
■
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会见宴请新西兰教育部长
■
孩子不合群比成绩差更严重!
■
生而为人,对不起!电影《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》推荐给所有的父母
■
贝贝熊:《妈妈的新工作》的故事启迪
加入QQ群随时随地交流教子问题(加群暗号:宽高)
小学家长群
90131737
初中家长群
29897883
高中家长群
276997354
本页分享地址:
分享本文给朋友:
评论
暂无评论
首页
资讯
课程
问答
愿望
圈子
我的
宽高家庭教育研究院 京ICP备15052080号-1
京上网安备11010802009856
北京宽高家庭教育学研究院:400-6868-661
144